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尘世中,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给予的诗意栖息所。回归自然的愿望是美好的,但那份心情有时也是徒然的。如果回归自然的现实难以实现,那就让他在理想中做一点安慰,不妨读一读曾冬《唐诗素描》,让久违的梦想在枝头开花,让干旱的心田用云海浇灌。
中国是诗的王国,唐诗是诗的皇冠,山水田园诗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只有回归山林田野炊烟农耕才会体会大自然的恩典。
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用素描来勾勒唐诗的不仅是自然,还有诗人。在诗中天才的诗人有隐性的存在。
《唐诗素描》是一本书,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关于唐诗的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优美的散文,把唐诗描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素描是用线条勾勒图景的。曾冬语言的线条就是背景和角色的轮廓。例如《游子吟》不仅有母亲的飞针走线,和她对我哽咽的叮咛,还有那简陋的小屋,昏暗的油灯,以背景烘托角色的情感。
素描是用明暗表现色彩的。曾冬语言的明暗表现在景和情的关系上。例如《夜雨寄北》景象是巴山不觉,春光早逝,秋深雨浓夜深,窗前的你在想我和旅居之外的我在想你,这些都是很淡的。而作者表现情的时候,就铺展开想象,想象,写家书的人,点亮灯,灯下人写家书的笑容,泪痕,自言自语,守望的目光,烛光旁的美人,就是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晚上,柔美的手,幸福的依靠,这些语言饱醮爱恋之情写得浓而不腻。
素描是有光影表现变化的。曾冬的语言的光影变化体现在既省俭,又传神的意境上。例如《独坐敬亭山》曾冬把敬亭山写成了作者的情人,极简省的勾勒了山四周的环境,流浪的鸟,闲逛的云,孤独的阳光,都在暗处潜藏,坐着看着山就变成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纯洁了自己的初恋,山就成了作者沉默的灵魂,这样让山走向明处了。
曾冬真是丹青高手,朴素的几笔就描绘出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灵性。(作者:雁落平沙)
[info]以下是曾冬的几首诗供大家阅读:[/info]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螟》
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间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的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皆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人们,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耕耘。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没有把握的收成呢?活着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爱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鹊楼》
太阳像一枚熟透了果子,终于缓缓地坠下。饥饿的山峦,张出了尖峭的利齿,贪婪的吞噬着每天的晚餐。
夕照中,鹳鹊楼如一位守卫母亲的战士,伫立着,目睹了血腥的一幕。
黄河咆哮着,奔涌着,这根大地的血管呵,跳动了几千年?还将跳动几万年?黄河没有想过,只知道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一路流淌,静静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和人们,永不停歇,最后又把剩下的乳汁依依不舍地注入大海宽阔的怀抱。
一些沉睡已久的梦望,被眼前壮丽的美景激活了。
诗人仿佛登上了更高的楼层,辽远的社稷——映入眼帘:庄稼在阳光下长势良好;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勤劳善良、默默无闻的乡亲,在土地上耕种每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日子,生生不息!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诗人的身上,一格一格的,很美。揉揉惺忪的眼睛,温暖的感觉,传遍全身。仿佛是一夜之间,春天已占领了小小的山村。
窗外,是谁的叫声如此亮丽?在林子里转来转去,最后,又沿着一束阳光的道路钻进书房。诗人舒展了一下手臂,细细倾听。这些清新的声音,让再心灰意冷的人,也会重新注满希望和信心。
依稀记起昨夜,风夹着细雨,敲打着屋檐。这群音乐的孩子,总让人想起乡间里的童年,母亲在油灯下轻轻哼着的歌谣。
那些昨天还含饱待放的花儿,在夜晚也钻出了传统的面纱,羞红着脸,怯怯地立于院中,和风雨亲吻。花落的声音,有谁听见?
清晨,一位诗人拾起一朵,那是远方的恋人无奈而憔悴的容颜吗?
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