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唐诗的画廊–读《唐诗素描》

这本书,最初打动我的,是“素描”两个字。《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色彩的画;文学上借指运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写法。《唐诗素描·典藏版》便是对经典唐诗的灵性解读,质朴纯粹,却诗意唯美。每一篇灵性的文字都是一脉馨香,是承载是诠释,也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

作者曾冬在对唐诗的解读里,总有无尽的诗意。李商隐《花下醉》里“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的诗句颇值得玩味。且看曾冬的摹绘:“客散酒醒后,空气里只留下无边的静寂和孤独的馥郁。沉默的花朵是天堂的语言,在深夜,铿然有声。……每一瓣残花,都是一朵枯萎的月光,遁隐在大地的掌心。”“赏残花”三字,居然被曾冬置于这样纯美的意境,这样的诠释竟让以绮丽精巧著长的李义山也输了半分。只有诗人的语言才能有如此张力,这已不再是单纯的解读,而是承载了更多的审美信息,让诗句有了更多可以供我们咀嚼回味的余韵。

曾冬还是画家,寥寥几笔,便画意浓稠。“那弯浅浅的月跌进了河对面的山坳。一只乌鸦凄凉的鸣叫越过夜空,溅落了满天的寒意。薄薄白白的霜就铺满了船舷。一位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天染白。”这是对张继《枫桥夜泊》里“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的阐释。真真仿佛天地间有了偌大一支画笔,山坳,弯月,寒鸦,孤舟,羁客,一一呈现。再轻轻一抹,浅淡的黄,落寞的灰,凄清的白,逐一点染。这等有别于传统解释的品读,进一步拓展了唐诗的意境,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中国教育学会“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为何将《唐诗素描》推荐为意境描绘的示范读本了。

“一样的唐诗,不一样的阐释。”这部诗文与国画相结合的“素描”,带给读者的是一股清雅宁静的阅读体验。

《唐诗素描》
作者:曾冬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定价:39.00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