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旻老师荐读:《唐诗素描》《宋词素描》

领读者:叶旻

叶旻,号小叉,“微甜”读书联盟阅读顾问,初中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语文教坛新秀,番禺区十佳语文教师,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里,不嗜酒、好读书、闲来喜欢附庸风雅、吟诗起舞、涂鸦自娱!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一句话,叉哥读来的确深有感受,在日常教学中,许多美好的古诗词,经过一轮解释、翻译后,反倒失却了原有的味道, 想来读诗文不可执着于表面的字义,不能强力解释,而应当重在体味诗中的韵味,因此古人读诗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吟咏,所谓“其义自见”是也。

在我们日常读古诗的时候,如何在“解”与“不解”中寻找一个“和解”呢?回到平平仄仄的声音韵律中吟哦涵咏或许是一个思路,以“美文应和”或许也是一个思路,这两本书为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的一个范本。

这两本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先生创作的与传统的“释义”风格完全不同的文本。曾先生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风格浓郁的散文,把诗“绘”成图画,用散文化的形式很好地再现了唐诗宋词的意境和形象。

《唐诗素描》出版以后,迅速风靡全国,全国数百家媒体、出版社和各地中高考模拟试卷纷纷转载、改编、选录,一度成为许多语文老师备课的案头手册或是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精品素材。我们微甜读书联盟的熊幸老师就曾经领着我们几个,激发孩子们在阅读《唐诗素描》的基础上仿照这样一种文本形式去“素描”古典诗歌,她的关于这方面尝试的实践报告也在王君老师的“语文湿地”做了推广。由是机缘巧合,曾冬先生找到了熊大姐姐,邀请她《唐诗素描》典藏版录制朗诵音频,而谦虚的熊大姐姐又将这一重任“转嫁”到了小小叉哥的身上,一时惶恐,受宠若惊,生怕怠慢……

这是诗人贾岛的一首《暮过山村》,是诗人在一个深秋日暮时分路过一处山村的纪实,充分体现了贾岛“幽奇寒僻”的创作风格。全诗布局采用“移步换景”式的描绘,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感受亦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叉哥尝试用吟诵的方式在声音的高低起伏中去展示这首诗情感的内在律动。同时,为了增强诗歌吟诵的表现力,叉哥还邀请了古琴老师和上琴音,力图将这首诗歌古朴、凄婉的情感用声音立体地呈现,效果尚能差强人意。

其中,叉哥最为欣赏的是末尾的两段,诵读的时候,叉哥耳边仿佛响起“我健”的那首《异乡人》:“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小小的门口,还有她的温柔,给我温暖陪伴我左右……”也许,远在天涯的断肠人,都会有一样的体验和感受: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看到便会自然而然想起远方家中亮着灯的那扇窗。只要灯还亮着,便能照亮回家的路……

这一版录音得到了曾冬老师的认可与鼓励,于是又录了另外一首《宋词素描·踏莎行》,作为这两本书的典藏版的附录音频,工作之余仓促成品,瑕疵明显,纯属献丑,仅作为今日“叉哥荐读”的一个引子,供各位看官一娱的同时能引发大家的阅读兴趣,莫要错过了一本好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