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唐诗素描》进行古诗词再创作

诗歌,不仅可以鉴赏,还可以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种再创作的形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共融,打通了读与写的壁垒,充分利用了诗歌富含的再创造的资质,尊重学生诗歌学习的客观规律,提高了我们与诗歌文本的对话质量,提升了我们审美熏陶和精神境界。我对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年的诗歌再创作训练,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学生爱写作了,作文语言凝炼精粹了,表达有个性了,思想深刻了。

到底如何进行诗歌的再创作呢?下面,我具体说明一下。

1、诗词鉴赏是基础。

对诗歌内容理解得是否深刻,对意象感知得是否充分,对意境体验得是否真切,能否知人论世、咬文嚼字,能否想象联想、入情入境,这都将是诗歌再创作的前提。诗歌鉴赏是诗歌再创作的前提,没有鉴赏,鉴赏不充分,就不会有美的再创作文字。诗歌再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

2、名家示范引领。

众多名家经典美文能给予许多诗歌再创作的启发,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就有很多例子,随举两例:如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有句“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再如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写“冬霖寒村”的那段。这些皆是很典范的诗性文字,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细细揣摩。另外,湖南作家曾冬有一本《唐诗素描》,全是对唐诗的再创作,文字清新可爱,视角新颖独特,大受好评,影响广泛。手捧细读,自然能饱受启迪。当然,同学之中也有写得极妙的,切磋交流,自然会受益匪浅。

3、语言要追求诗意。

诗歌用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非常集中地来表情达意,诗歌再创作追求诗意的语言,濡染诗歌之风,是提升语言修养,提升作文境界的好途径。而我们知道,作文阅卷时,那些语言富有文采的文章很容易得高分。追求语言的诗意,绝不是片面地追求华丽的词藻,卖弄修辞技艺,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味,意味深远;追求诗意的语言,注重的是意象和意境的精心营造,而不是抽象的说理。站在诗词大家的肩膀上,吮吸词歌之文言精华,再用现代汉语将自己的情意与诗歌的融汇之意,诗意地表达出来,是个幸福的过程,也恰恰正是语文学习的最值得用功之处。

4、要放飞想像联想。

我们知道,诗歌极富跳跃性,常常由此端一跃而到彼端,或由此时一跃而到彼时,超越了时间的樊篱和空间的鸿沟。这就为我们再创作提供了非常开阔的领域,而这些艺术空白的填充,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的作用。从作文角度来讲,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羽翼,只有拥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写作时才可海阔天空、任意驰骋。诗歌再创作,运用想像和联想,除了可以填补艺术空白外,还得注意将自己置身诗歌情境中,并注重多和现实“触电”。但无论如何想像和联想,一定要符合情境,紧扣文旨,切莫画蛇添足。

5、要追求个性精神。

诗歌再创作要尊重原作,但是并不拘泥于原作。任何没有个性精神的创作,都是毫无价值的。个性精神缘何而来呢?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其一,把诗歌置于创作时的时代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来观照,那么诗歌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是不是就会更突出呢?其二,对诗歌,不能仅作静止的观照,而应置于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这样,诗歌的优劣或价值大小,是不是就会有着更为坚实的把握?其三,把诗歌置于人性的发展过程中来观照。中国诗歌是情诗,是人性美的最充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这种人性美,有其一贯性,历经千年不变,甚至更加突出。其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阅历,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优势,要发扬它,再创作出“我自己的这一个”来。

诗歌再创作篇幅一般三四百字,兴味易于培养,成效较为突出,的确是写作训练的好途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